周日的清晨,或许是前一天“运动量”过大的缘故,季沨一直睡到九点多才醒,当她起身下床时,才发现床头的滑盖手机上多了一条信息提示。
季沨赶忙点开,原来是苏芷在八点发来的消息:“小风,今天有空吗?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情。”季沨立刻回复:“有空!”这是苏芷第一次在周日找她,她心中满是欣喜,连忙匆匆洗漱,顺便换上了前天买的新衣服。
没过多久,苏芷的新消息就到了:“我帮你叫了车哦,应该快到酒吧楼下了,你去看看。”
季沨飞奔下楼,果然看到一辆网约车停在楼下。
等她坐上车,才得知目的地不是苏芷家,而是一家咖啡馆。
季沨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有些失望,昨天的经历让这个初尝人事的小alpha有些意犹未尽,还想再来几次。
坐了十几分钟车,到达目的地,走进咖啡馆,苏芷已经站在吧台前等候了。看到季沨,她立刻迎上来,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,顺便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口。
季沨耳根一热,周围还有不少人呢。
苏芷拉着季沨来到餐桌旁,那是一张木制方形四人桌,桌边还坐着一个脑后扎双马尾的少nV。
看到季沨,她打了个招呼:“嗨,季沨。”她的面sE有些尴尬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到了苏芷刚刚的举动。
“嗨,祝遇。”季沨也和她打招呼。
苏芷和季沨也坐到桌边,为了防止祝遇觉得自己像个大电灯泡,苏芷特意坐到了祝遇那边,让季沨坐在对面。
一坐定,苏芷就g咳了一声,像是要宣布一件大事:“我今天来,是想和你们商讨一件重要的事情。我们已经十六岁了,也算是有了一定阅历的人,我们的才华不该被埋没,不是吗?”其实苏芷也不清楚十六岁究竟算不算有阅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“什么重要的事情?”季沨好奇。
祝遇却懒得再等苏芷卖关子,直接了当地对季沨说:“季沨,你不是会画漫画嘛,苏确蘅想让你把漫画上传到网上去,说不定还能赚点钱。”
“传到网上?”季沨一下子心慌起来。她昨天说的“自己的漫画”,只是临时编出来敷衍苏芷的借口。她压根儿没有真正画过漫画。对于漫画来说,剧情是核心,可她从未研究过如何设计剧情,对她自己的游戏,她也只是零星想了几个世界观侧写。
连核心内容都没有,更别提要拿出一个能上传到公共平台的作品了。
但季沨是万万不敢直接承认这些的,她只能y着头皮,含糊其辞地说:“我画漫画的时间很短,还是需要仔细考虑一下。”同时大脑飞速运转,今天要不要去图书馆借几本教程,晚上加班加点地Ga0出一个像模像样的漫画来?
苏芷却说:“小风,你不用担心,这件事我们可以分工合作,一起努力。”说完,苏芷还看了看身边的祝遇。
祝遇也表示肯定:“季沨,你只需要负责画画就行啦。我听苏确蘅说你平时基本不上网,可能对网络文化不太熟悉。我们天天在网上冲浪,b较了解大众的口味,编剧和分镜就交给我们吧。”
听到这话,季沨在心里微微松了口气,原来自己只需要负责技术活儿就行。季沨看了看她们两个,问:“那你们谁负责编剧,谁负责分镜?”
“我编剧。”苏芷和祝遇异口同声。话音刚落,两人尴尬地对视一眼,显然,她们到现在还没能达成一致意见。
祝遇也g咳一声:“我的语文考得一直b苏确蘅高。”
“那确实,祝遇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靠前的。”苏芷说。
“嗯,我的写作能力b苏确蘅强,我的作文还时不时会被当作范文,苏确蘅就没有。”
“是是是,祝遇,你写作文的能力确实很强,但是嘛,我觉得你并不太适合当漫画的编剧,尤其是这种要用来赚钱的漫画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“为什么?”
“不信,你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。”苏芷笑嘻嘻的,一副对她了然于x的模样。
祝遇慢条斯理地说:“我觉得,虽然我们才十六岁,但也是有思想的人。在创作时,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思想的深度。在这方面,我b苏确蘅更擅长一些。”
祝遇确实有点鄙视苏芷的品味。她觉得苏芷的量大多来自Ai情,而且还是那些她压根不感兴趣的Ai情。
季沨感到新奇:“怎样表达思想的深度?”
祝遇娓娓道来:“我观察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,所有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,基本上都需要讲究以小见大、见微知着,而我们的漫画也需要做到这一点。”
季沨听得更感兴趣了,这些词儿她只在语文课上听过,便问道:“以什么小,见什么大呢?”
祝遇口若悬河:“就是,通过个T的微小叙事,折S出时代的宏大背景与命运的波澜壮阔,反映出社会的阵痛,传达出对人X的思考……”
苏芷毫不留情地打断她:“说人话。”
祝遇顿了顿:“我们应该聚焦富有价值的人物。”
“富有价值的人物?”季沨还是不明白。
“b如嘛,一个普通工人,可以反映出工业化的进程……”祝遇举例。
“工人?哪种工人?长什么样?”季沨作为画手,对细节格外敏感。要知道,文字和图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载T。在中,一个场景可能只需要用一句话来描述,但要画出来,就得事无巨细地展示每个角落的布局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“这个嘛……”一到具T细节,祝遇就卡住了,她只能徒劳地用手b划了b划,然后承认自己也不是很清楚:“可以以后再去查询一下资料嘛。”
但她依然觉得有追求的作品应该向世界名着看齐,能不能达到是一回事,总得有上进心。
至少,语文课上都是这么教的。语文课上可管不了那么多,大家个个都是十几岁超脱尘世的大师,在作文里高屋建瓴地指点江山。
见祝遇卡住了,苏芷揶揄道:“看吧祝遇,你适不适合当编剧我不知道,但你肯定很适合去给出版社写腰封。”
祝遇反问道:“那你觉得,应该怎样?”